top of page

逆境繁花:綻花
2019
​Wearable art: crochet / embroidery

不廢跨村實驗室:楊芳宜、林資芬、林季樺

三位女性藝術家 x 三位在地女性

大自然裡面對風吹雨淋、其他物種的侵略,生物們會自然而然發展出自己的生存方式。以植物而言,有個很有意思的「逆境開花」的生存機制:植物的生長期可分為「營養生長」及「生殖生長」兩個階段,正常狀況下會隨著環境條件與成熟程度而在兩階段間交替,但若感受到死亡危急時,為了延續生命,植物會緊急轉換發展「生殖生長」,迅速進入開花結果的過程。在逆境中開花的不僅僅是植物,人們也是如此,失敗與挫折雖然難受,但會累積人生歷練而成長成熟。

《逆境繁花》與萬華社區小學、台北婦女館合作,在引薦下認識在地婦女,以她們的生命故事為基底,從傷痕、力量、共生等方向切入,以可穿戴式藝術形式,重新詮釋根自女性獨特的魅力與能量,展現繁花似錦的美好。創作從「社會採集」研究開始,尋求「在地共生」的多種可能,轉變為「可穿戴式藝術」作品,由訪查萬華區的婦女們的生命故事,將女性生命經歷中的逆境,以穿戴式的纖維藝術創作重新詮釋,詮釋「共生」的美麗力量。

婦女館為堀江町藝術季展區之一,連結在地文化與婦女館,透過展覽呈現女性藝術家對生命細膩的感受力,萬華女性對生命獨有的韌性,從那些看似顛簸的生命道路,如何開出現在美好的枝葉。

聲音是傳達信念的媒介,而信念是力量的原點。胸章、肩章都是彰顯功勳的形式。

「涼粉姐」辜凱鈴是這麼定義自己的:「資源串連者」。她從爸爸手中擔起台灣僅存的涼粉攤子,為堅持保留傳統工法的美好,費時費工做出來的麵茶粉,重新建構起庶民小吃的價值,但多道程序的疲累造就全身多處舊傷,但她仍以己為鍊,串接起在地資源,因為堅信資源共享才能達到最大效益,一人的力量太小,只有當眾人的力量匯聚才足以造成影響。

以「關係串聯者」為創作主軸,刺繡在扎實的麂皮,由柔軟的毛線編織簇擁,直白的以受訪者錄音聲紋圖像繡入軟寶石中心,涼粉姐一直強調自己不是最重要的,一定要有一群人力量才夠,所以綻放的形式以相似元件組合成。繁盛綻放在胸前肩上的,是向外擴散的共創力量與堅定信念。

萬華堀江町藝術季

萬華社區小學 x 大橋頭藝術工作室


不廢跨村實驗室

楊芳宜 x 林資芬 x 林季樺

photo by Chihua Lin

© 2024 by LIN CHIHUA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